农业农村部点赞吉林丰收!每个中国人的饭碗多装半斤粮
农业农村部点赞吉林丰收!每个中国人的饭碗多装半斤粮
12月28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刊发文章《农业大省吉林的丰收答卷:每个中国人的饭碗多装半斤粮》,报道了大国粮仓吉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的贡献。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吉林省今年粮食总产816.16亿斤,在去年登上800亿斤新台阶基础上,增产8.32亿斤,创历史新高。这意味着吉林省为14.1亿中国人的饭碗里多装了半斤粮。
当然,吉林的贡献绝不仅仅在此半斤粮。与其他粮食产区不同,吉林产粮,产出的是商品粮。吉林粮食常年调出量近500亿斤。超过一半的吉林粮食都是在保障中国饭碗。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视察吉林省时明确指出:“吉林作为粮食主产省,要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而对于今年的吉林粮食生产者来说,丰收来之尤为不易。春耕之时遭遇了奥密克戎疫情,人流农资受阻;夏季面临多雨低温寡照灾害性天气,农田受涝。尽管遭遇重重险阻,但吉林还是凭借“人定胜天”的过人勇气和拼劲,再次扛起“国之大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忠诚使命。
战疫情保生产 农田一亩不撂荒
进入3月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吉林黑土地上的原本春耕生产节奏。由奥密克戎病毒株引发的这场疫情,其扩展速度之快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农时不等人!
吉林省做出决定,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春耕备耕工作,进一步破解难点堵点问题,奋力实现粮食生产良好开局,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吉林力量。
农时一天不耽误,农户一户不落下,农田一亩不撂荒。
4月6日,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主持召开全省备春耕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他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以更高站位、更严标准、更实举措,全力以赴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坚决做到防疫春耕两手抓、两不误。
吉林省迅速发布《关于滞留长吉两市农民返乡春耕工作方案》,要求应放尽放、应返尽返、应管尽管,开展农民返乡转送工作。各地纷纷行动,安排交通转运,及时将滞留城区的农民送回春耕一线。
同时,为确保疫情期间农资运输,吉林省各地农业部门还协助企业做好农资车辆运输通行证申领工作,畅通农资运输渠道,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农资销售配送的影响,保证春耕生产所需农资。
另外,为积极应对疫情冲击影响,吉林省金融机构还加强了春耕生产的信贷资金保障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做好农资生产储备,加大对种业、农药、饲料、农机等农资生产供应和购置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对金融机构再贷款投放力度,全力满足金融机构信贷支农的资金需求。
一系列的有力措施使得春耕顺利完成。不仅如此,吉林省今年还增加了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播种面积达8677.65万亩,比上年增加95.7万亩,连续19年保持稳定增长。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保住了吉林丰收的“基本盘”。
抗天时保生长 确保粮食不减产
入汛以来,吉林省极端强降雨、低温寡照、风雹天气等频现。吉林省气象局数据显示,吉林省今夏平均降水量为540.8毫米,较常年多41.2%,居历史同期多降水第二位,居1952年以来的首位。大安、松原等十县市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截至7月6日,全省农田积水36.12万亩,受灾29.84万亩。
同时,受降水影响,夏季吉林省日照明显偏少,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仅有551小时,较常年少97小时,居历史同期寡照的第二位。另外,阴雨连绵还使吉林省大部气温低于常年。
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韩俊强调,坚持把防汛抗灾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压紧压实责任,强化有力举措,坚决打好抗灾保粮攻坚战,确保作物正常生长和安全成熟,确保粮食不减产、农民不减收,坚决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对此,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共派出“干部+专家”9个技术包保指导组技术指导人员19.2万人次;成立15个驻县排涝指导小分队,排出田间积水277.86万亩。根据作物长势喷施速效肥料和植物生长调节剂225.91万亩,水稻病虫害生物防治、飞防作业试点示范面积超过200万亩。
同时,针对强降雨天气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吉林省农业农村厅还会同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建立起联合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通过明传电报和网络、微信、短信等平台提前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建立值班值守制度,组织各地全面排查,对调度掌握和网上反映的低洼地块积水问题,组织专家实地踏查、会商研判,有针对性制定对策措施,加快生产恢复。
针对玉米长势偏弱地块,采取追施速效氮肥、喷施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加快作物生长发育。针对积水地块,加快排水散墒。针对受灾水田,采取“浅—湿—干”交替用水,提高地温,促进丰产稳产。
护黑土保丰收 守护粮食生命线
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仅存的三大黑土区之一,是世界公认的最肥沃、最适宜耕作的土壤。吉林位于东北黑土区的核心,典型黑土区0.69亿亩,占东北黑土区面积25%。虽然吉林省幅员面积仅占全国的1.95%,但是耕地面积位居全国第四位,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5.86%。
“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黑土地”。为此,吉林省颁布全国第一部黑土地保护地方性法规后,又立法修订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将每年7月22日设立为“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
此外,吉林省、市、县三级均成立了由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在农业农村部门组建黑土地保护专职机构。
2007年以来,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带领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技术骨干,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及农机生产企业开展联合攻关,研发并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玉米秸秆覆盖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形成了“梨树模式”。
简单说,“梨树模式”就是一套以保护黑土地为目的,以秸秆覆盖为方式的一个全程机械化种植方式,主要采取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也就是把秸秆留在土地上,相当于给土地盖了一层被子。
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视察时说:“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梨树模式值得总结和推广。”
今年,吉林省继续在46个县(市、区)推广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推广面积达到3283万亩,位居东北第一位,整体推进县保持15个,实现适宜区域全面实施。
此外,吉林省还与中国科学院启动并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部署落实“3453”行动计划,着力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智慧农业等“四良一智”上协同发力。围绕解决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等突出问题,携手开展科技攻关,奋力提升黑土地保护科技支撑水平。
展望未来,吉林设定目标——保护黑土地为吉林实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000亿斤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建设永续利用的中国绿色大粮仓。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巍巍长白山、滔滔松花江,松山白水间,大国粮仓吉林交出了一份令人民满意的丰收答卷。